市工信局听取新投公司工作报告。

长春艾希技术有限公司先进的生产线。

长春市芳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变“撒芝麻盐儿”为“滚雪球”
激活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的推动力
“长春新投要使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成为促进长春新兴产业发展的推动力,这就不仅仅是解决企业融资的问题,而是以投资企业的形式来支持产业发展。”长春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公司董事长李向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这个目标,长春新投改变了政府对于新兴产业这笔专项资金的使用方法。
记者了解到,正是基于这种定位与思路,长春新投一改以往我市专项资金“撒芝麻盐儿”式的发放形式,筛选有前景、有潜力的新兴产业企业,选择在其最需要的时间投资,真正做到“雪中送炭”。当支持的企业发展起来后,这笔资金还要撤出来,再支持有需求的新兴企业发展。随着企业的发展,投资实现了保值增值。这样,这笔专项资金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滚雪球”更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不仅使这笔政府性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引导性和撬动性,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最大,还使专项资金投向了那些最有潜力、最有前景、最需要支持的企业。
盘点成果,长春新投总结出资金使用五大标准,这五大标准也是长春新投确保财政资金保值增值、确保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法宝”。
瞄准创新型“小巨人”
长春新投成立第一年间,就以股权投资的方式集中有限财力向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领域的优势项目倾斜,将投资目标聚向创新型“小巨人”,培育和扶持这批最具潜力和前景的新兴产业“小龙头”快速成长。
与支柱产业中龙头企业百亿、千亿的规模相比,这些新兴产业中的“小龙头”属于典型的中小型企业,但却能够依靠有竞争力的产品、科技创新和差异化的市场营销在各自领域占领一席之地。他们的成长是推动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的关键环节。
2013年投资的项目主要分布于光电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项目普遍具有基础条件较好、成长性较强、市场前景广阔、正在寻求资金扩大生产规模的特点,专项资金在现阶段的投入将有力支撑企业未来几年的快速发展,逐步使其做大做强,形成优势产业。
直接融资“雪中送炭”
从帮助企业融资的角度讲,股权投资变间接融资为直接融资,创新性地突破了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真正做到了“雪中送炭”。
李向超告诉记者,今年投资的项目大多数为轻资产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融资模式下,间接融资困难,部分企业至今无一笔银行贷款。而股权投资着重考察企业的营销、科研、管理、盈利能力和企业负责人的领导能力、信用等维度,有价值的企业可以直接融资。这一思路很受中小企业欢迎,部分暂不具备股权投资的企业也开始以股权质押的形式得到可转换股权的贷款支持,企业的融资难题得到很大程度缓解。
“投入—退出—新项目投入”资金良性循环
对于投资方案的设定,长春新投始终坚持“保值、增值、安全退出、可操作”的原则,变一次性给付为市场化运作,专项资金自运转能力的增强为股权投资提供稳定和逐步扩容的资金池。
经过连续几年的投入,专项资金将陆续实现投资收益,实现“投入—退出—新项目投入”的良性循环,资金规模也将得到扩充,对企业个体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的助推能力会逐步加大。
“业绩承诺”令企业更重视
资金量的增加和业绩承诺条款令企业非常重视资金的运用,企业意识的转变大幅增强了专项资金使用效果。
与以往财政资金投入相比,今年的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大,企业接受投资后要适当承担资金使用成本,企业负责人对资金使用的重视程度较以往有了显著提高,有的企业已着手联系购买土地建设新厂,有的企业已谈判购买新生产线,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增值服务放大社会效益
在投资过程中,长春新投发挥专项资金受托管理和持股职能,履行资金监管和增值服务职责,在有效保障专项资金安全的基础上着力提升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今年接受投资的民营企业多数是家族企业,未建立完整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规范化是他们的共同诉求。长春新投作为专项资金投资的载体,肩负着监管企业投后发展的职责,将适时评估投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并依托资金、财务管理、政策、业界资源等优势,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
未来,长春新投还将与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推动投资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发挥专项资金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撬动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长春新投的使命。“对于企业的短期投资,要让企业看到效益,长期的股权和债权投资,必须要扶持出‘叫得响’的长春品牌。”这是长春新投人的目标,更是长春新投人对于长春新兴产业的期待。
核心提示
2012年,市政府组建了长春新兴产业投资公司,通过这一载体对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进行市场化运作。
“市财政局列入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可以作为新兴产业融资平台建设。正式用于项目使用,需按规定程序操作。”对新投公司的组建和运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肖万民明确指示。
市领导的高度关注,折射出政府对这笔专项资金撬动新兴产业发展寄予了厚望。通过组建新投公司市场化运作,更彰显出政府决策层对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信心与决心。
肩负着长春老工业基地对于新兴产业的期望,肩负着一座城市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愿望,长春新投深感责任重大。
回顾一年来运营情况,我们发现,长春新投对新兴产业的助推作用已经显现,其倡导实行的股权投资成为中小企业“衷爱”的融资途径。
长春新投的加入,使得长春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更加完善,更加健全。
3亿元资金
撬动新兴产业发展
长春新兴产业投资公司成立一年,就实现了对27户企业的资金支持,资金投放规模达到3亿元。这些专项资金的投入,犹如播下了撬动新兴产业发展的种子,孕育了长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未来。
这27户企业,是长春新投工作人员在对全市上百户企业数百次考察、调查、分析、研究后筛选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长春新投积累了许多经验,依托股权、债权、基金三大投资平台,为不同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解决了不同困难。
股权平台
撬动一个产业
长春市吉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科技型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水凝胶材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和药学领域的新型生物功能材料,可制造人造皮肤、人造软骨和药物载体,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今年,长春新投为吉原生物做了500多万元的股权投资,相对于银行融资,这种直接融资成本低,程序简便快捷。但吉原生物总经理郭庆看重的远不止这些,作为新兴产业企业,吉原生物走过了研发最艰难的阶段,即将迎来爆发式发展的新阶段,政府性资金的投入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认可与支持,对公司下一步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013年,长春新投在市工信局和市财政局的共同支持下,历时8个月完成了46户目标企业的考察、专家评审、审计评估、投资决策及手续落实等工作,最终对光电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的8户科技型、成长型企业进行了专项资金支持,金额达3000万元。公司还自投项目6个,在投资金5775万元。
债权平台
经济和社会效益初显
债权平台是长春新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长春新投以保障资金使用安全为前提,以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两家金融机构为业务来源主体,坚持集体会商决策,严格落实风控措施。
全年债权平台累计考察项目32个,其中上会评审项目22个,通过评审项目16个,累计为16户企业提供资金支持2.44亿元,并实现到期资金全部按时收回。
基金平台
引导和撬动作用初显
今年6月,长春新投注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长春新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于9月份成功发行总规模1.5亿元的“长春新投生物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首期募集3000万元。基金成立后,围绕生物医药产业进行了广泛接触,其中吉原生物已基本具备投资条件,目前正准备召开合伙人会议予以研究;奇健生物项目已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
目前,长春新投正在与中国北车筹备“轨道客车产业发展基金”项目,以期利用基金平台撬动轨道客车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
“新三板”扩容:
长春企业“激流勇进”
12月1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新三板”扩容推至全国。
“新三板”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境内符合条件的股份公司均可通过主办券商申请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股份,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产重组等。
到资本市场去闯荡是许多企业梦寐以求的,不仅可以实现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还能够使企业规范化经营,并且充分体现竞争实力。
推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长春已经做好准备。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长春高新区自2010年起就分别与中国证监会、科技部进行沟通,了解“新三板”试点工作进展状况,为试点申报工作打下基础。
目前,我市“新三板”总体资源数量已由最初的六七家增加到30余家,其中,首批将挂牌“新三板”的企业有2户;已在吉林股权交易所挂牌的企业有3户;已与各大券商签约的企业有14户;另有13户企业正在与券商进行沟通、商谈。
“新三板”扩至全国意味着全国性场外市场真正落地,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基本确立。不同板块市场可以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业态的企业提供服务,实现资本市场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阶段和特点选择在不同市场挂牌上市,并且可以依托转板机制、创新性产品等实现在各市场之间流动,从而将不同层次资本市场间有机联系起来。
下一步,我市将从五个方面推动中小企业上市发展,助企业“激流勇进”。一是鼓励中小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二是政府搭建平台对接券商和中小企业;三是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补贴力度,使更多中小企业到“新三板”融资;四是加强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沟通交流,尽快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借助吉林长春股权交易所,探索建立转板绿色通道;五是积极培育和发展域内服务机构,服务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
长春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日臻完善
2013年,注定要在长春发展史上留下印记。这一年,市工信局积极争取,促成三件大事,改写了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历史,重构了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第一件,就是为长春争取到全国无抵押贷款试点城市,利用国家试点政策,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给长春中小企业带来了福音。
今年年初以来,已经为25户企业进行无抵押信用贷款,还有30余户企业进入联合评审阶段,预计将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近亿元。
第二件,就是成立了长春市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公司,搭建起新兴产业的投融资平台。利用政府性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其对于城市发展的深刻意义还在于,将有限的财力集中起来做大事,疏通民间资本向新兴产业投资的渠道,将专项资金真正转变成了推动产业发展的力量。
第三件,就是推出融资租赁。长春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许多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购房置地后便出现了资金困难,市工信局从实际出发,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共同搭建平台,推出“设备租赁”这种融资方式,使企业既融来资,又融来物,助企业渡过这个难关。
无抵押贷款、组建新投公司、推行融资租赁,市工信局三管齐下,与在长春发展相对成熟的担保融资体系共同构建新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使企业融资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途径,融资成本更低,融资环境更好。